2024年4月25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研室召開第二次集體備課會。會議圍繞“課堂管理、授課内容、授課形式、課後反思”四個維度作為切入,就如何上好每一章節進行重點示範、展示。本次集體備課會邀請了上課充滿激情、一直很受學生好評的曾慶偉老師作為主講,旨在探索以說課、示範的方式開展未來集體備課會的模闆,即通過教師說課、示範、展示以及同行教師共同示範、打磨、推敲的方式,探索更加适合于每一章節的授課模式,以期豐富其他教師的授課形式,實現共同成長。

曾老師指出,良好的課堂管理和課堂秩序是上好每堂思政課的基本前提。為此,他向與會老師介紹了其多年來在“就座秩序、規則約束、課間提醒、講課站位”等方面的一些有效做法,這些做法具有很好的借鑒和推廣價值。
曾老師以說課舉例的形式重點介紹了如何組織“授課内容”的八條做法:一是精心組織緒論,講好第一課,以良好的首因效應激發學生對“原理”課的學習興趣。他以“導論專題”為例,展示對這章内容的組織設計。老師們頗受啟發。大家覺得,如此這般地講課,真能如他所言:“開好頭,結好尾。中間頻高潮,滔滔如江水。且問還有誰會睡?”二是努力完美收官,講好最後一課,以良好的近因效應達成“原理”課的教學目标。他以“重思馬克思主義對理想社會的憧憬”為題,向老師們展示了他對“共産主義專題”的課程設計。大家覺得,這樣的授課内容,既有現實的溫度,又有理論的深度,是可以抓住學生的心的;三是聯系學生實際,解決學生之需,包括指導之需和釋疑之需。他先以“漫談唯物辯證法中的生活智慧”這個授課專題為例,跟老師們介紹了其如何聯系學生實際講原理的一些做法,介紹了如何組織“唯物史觀的當代展現:以東莞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戰略的調整為例”這個專題的課程設計。這些專題設計為老師們提供了一個個可資借鑒的範例。這樣的授課内容讓原理接上了地氣,讓無用展現了大用,讓舊酒散發出新香;四是内容精煉,邏輯清晰;五是以經典解讀來彰顯原理的理論魅力,從而達到深入的教學效果;以案例解析來凸現理論的現實契合,從而收獲淺出的育人效能。其展示的所有專題内容,無不散發着馬克思主義經典論斷的無窮魅力,這樣的理論确實能打動人;六是問題導引,逐個釋疑。他列舉的幾個例子,頗能引發老師們的深思和引發學生們的思考;七是專題講授,虎頭鳳尾。他說到,每個專題都要有必要的新課導入和專題小結。這些環節的确是一個完整的專題講授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八是詩歌随吟,畫龍點睛。他所展示的穿插于課程講授之中的自創詩詞無疑會一次次點燃課堂上的青春熱火。這啟迪老師們,把自身的特長融入到教學中去,也是上好一堂思政課的“必殺技”。
曾老師還從以下八個方面簡略介紹了他在授課形式方面的做法:一是PPT裡能用圖則不用字,能用句就不用段,能用段絕不要用章;二是行走于學生中間,以親和力吸引注意力;三是語速适中,富有激情,輕重緩急,如歌如詩;四是目視學生,心靈交流,肢體語言,有放有收;五是善于設疑,層層置思,誘其深入,逐逼主題;六是形式多樣,課堂鮮香,學生展示,任思飛翔;七是抛磚引玉,學生對唱,你來我往,活躍課堂;八是講演結合,說學逗唱,弓戈劍戟,悉數登場。這些做法值得其他人借鑒和效仿。
最後,曾老師也提出了他多年來從事“原理”課教學遇到的最大困惑:課程中的知識與原理跟高中階段所學《哲學與生活》課重複率太高,該怎麼辦?如果緊貼教材,學生們無甚興緻!如果作“經典導讀并讓學生上台展示”這樣的改革,學生們基本不讀老師指定的馬克思主義經典篇章,台上展示者馬虎應付,台下一衆學生無一人聽講!這确實是一個令老師們“迷茫,迷茫,不知路在何方;困苦,困苦,不知出路何處”的共性問題,需要大家群策群力,想盡千方百計地去解決。
曾老師的分享交流結束後,各位老師踴躍發言,熱烈讨論,認為大家每次上完課後,都需要從教學效果、教學内容、教學形式等方面進行課後反思,總結此間的經驗和教訓、長處和短闆,并不斷地加以改進。大家還就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堵點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同時拟定,在接下來的集體備課會上将逐一對這些問題進行研讨,并組織開展逐章逐節的磨課活動,盡量讓原理課的教學内容同構化、教學進程同步化、教學效果同質化、育人功能同頻化。
撰寫:曾慶偉、嶽鳳
初審:毛安翼
複審:謝霄男
終審: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