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東莞故事》思政微視頻項目中期總結會在太阳成集团tyc234cc召開。《東莞故事》是省一流課程《形勢與政策》和推進大思政課建設項目,由太阳成集团tyc234cc形勢與政策教研室牽頭,借助文華專業技術支撐、攜手海景龍老師主持的“廣東高校骨幹輔導員工作室”“廣東高校網絡文化活動示範工作室”——“文心思政微視頻工作室”師生團隊,于2022年啟動。項目旨在通過院企合作、學院聯合、師生聯手,多主體參與,聚焦東莞“七大文化”和“四張名片”,傾力打造東莞市思政教育一體化大型市(校)本課程——《東莞故事》系列視頻集,以微視頻這一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講述、傳播東莞故事,讓更多包括莞工學子在内的年輕一代對東莞的城市曆史、城市文化、城市品質、城市魅力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做到知莞、言莞、愛莞、建莞,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實踐育人、文化育人和網絡育人融合的育人目的。太阳成集团tyc234cc黨委書記、院長劉健、副院長銀鋒、形勢與政策教研室主任肖鳳良、文心工作室主持人海景龍、馬院求是之聲宣講團指導老師唐晨詩、文華在線負責人黃秋玲以及9名學生骨幹代表出席會議。
會議由形策教研室主任、項目總策劃肖鳳良老師主持。項目總執行海景龍老師從項目概況、成果成績、育人成效、先進經驗、優化方向等方面對項目進行階段性總結彙報。他指出,兩年來,在馬院領導的支持引領和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得益于文華的技術加持,項目運作順暢,有序推進、成果顯著。迄今共拍攝了思政微視頻近100集,其中6部作品榮獲省級獎項。同時,項目組在教育教學、人才培養和思政育人等方面皆取得突出成效。在項目經驗以及創新點方面,項目體現了思政教育與新媒體技術的深度融合;以教師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形式激發點燃了學生們的活力、動力、潛力;項目團隊深入基層實踐體驗,使城市文化資源載體得到了挖掘,思政育人空間場域得到了拓寬延伸。
在師生研讨環節,銀鋒副院長作為《東莞故事》項目團隊的主管領導和指導老師,首先祝賀項目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表達了對《東莞故事》項目組全體成員的真摯感謝。他強調,接下來,項目應以内涵建設為推動力,以高質量發展為首要目标,向2.0版本邁進,更好發揮項目成果的影響力。肖風良肯定了過去兩年《東莞故事》項目組同學所取得的成長和進步。他提出,東莞故事作品要跟緊時代潮流,走向社會公衆,融合思政要素,盡量縮短時長,增強傳播力。唐晨詩表示,在《東莞故事》這一平台上深切感受到了老師們的情懷和付出,建議同學們把項目實踐中的所思所感所得運用到個人發展方面,這将是一筆寶貴的财富。
演職組學生代表韻善同學講到,老師們的悉心指導、給力的條件保障,以及演職經曆中感受到的團隊溫暖與傳承東莞故事的自豪情懷,都讓她更加熱愛并主動參與《東莞故事》的項目拍攝,經曆的這一切使自己變得更加自信、更加優秀。演職組樂萍同學結合自身實習經曆表達了參與《東莞故事》項目對自身發展的有益幫助,以及對老師們的真摯感謝。統籌組學生代表麗瑩同學表示,能加入《東莞故事》項目是一種幸運,作為《東莞故事》項目組統籌人,自參與《東莞故事》項目組以來,更加了解東莞、熱愛東莞這座城市,同時人際溝通和交往能力也得到有效鍛煉,自信心、獲得感和成就感顯著提升,她對老師們的辛勤付出表示真摯感謝。
太阳成集团tyc234cc黨委書記、院長劉健為獲得《東莞故事》微視頻集項目先進分子的9名學生骨幹頒發了榮譽證書。劉健對項目組全體成員工作表示肯定和認可,并寄予殷切厚望。他指出,這個項目非常有意義,通過《東莞故事》可以讓廣大莞工學子在莞言莞、在莞知莞、在莞愛莞、最終學成融入東莞、留在東莞,與東莞這座“雙萬之都”同呼吸、共命運,一起成長,共同創造新的東莞城市傳奇。同時表示,參與《東莞故事》項目對學生專業性的成長以及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以講故事的形式講道理是一種有效的授課形式之一。《東莞故事》應當薪火相傳,作品要不斷創新,通過形式與内容的不斷優化疊代升級,提升作品的傳播力、影響力,達到育人效果,實現育人目标。
經過一個半小時的會議總結,與會師生代表對項目現階段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不足都有了清晰的認識。通過總結探讨,項目團隊師生的信心得到提升,幹勁兒得到鼓舞,鬥志進一步激發,未來奮鬥方向進一步明确。
“關山初度塵未洗,策馬揚鞭再奮蹄。”會議最後,與會師生在溫馨和感動的氛圍中合影留念,《東莞故事》思政微視頻拍攝項目階段總結會圓滿結束。

撰寫:肖鳳良
初審:毛安翼
複審:謝霄男
終審: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