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教學

當前位置:  首頁 > 教務教學 > 實踐教學 > 正文

品讀經典著作,聆聽智者之聲

發布人:張宇帥 發布時間:2020-10-25 15:06:17 浏覽次數:

10月22日下午,太阳成集团tyc234cc求是之聲宣講團第一期讀書會在馬院思政實驗室舉行。本期讀書會的閱讀書目是馬克思的《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唐晨詩、謝浩然、馮斌三位老師和求是之聲宣講團成員共同參與了讀書會。

宣講團的兩位同學首先分享自己的讀書感悟。

江偉權同學闡述了他對《提綱》第三條的理解:馬克思認為環境與人之間是相互作用的,如同力也是相互作用一樣。環境在改變人的同時,人也在塑造環境。

黃書晴同學表示,從這短短的1500個文字能夠感受到馬克思思想上的升華,即實現了從曆史唯心主義向曆史唯物主義的飛躍。馬克思也在提綱中指出,舊唯物主義的根本缺陷是脫離實踐。人們是以實踐為基礎才同客觀世界發生聯系的,從自身的主體出發去理解客體,要從有實踐的角度去理解主體與客體的關系,才能真正地把握人與客觀世界的關系。

随後,馮斌老師從本書創作的曆史背景帶領大家去解讀這十一條提綱。根據同學們的閱讀反饋,老師着重給我們解釋了《提綱》第四條:“費爾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質》中批判以基督教為代表的宗教壓迫,認為不是神創造了人,而是人創造了神。”這是費爾巴哈對宗教的深刻批判。但是馬克思指出,宗教的壓迫源于現實世界的壓迫和不平等,是現實壓迫的一種反映。所以要想從根源上消滅宗教,就要先消滅現實世界的不平等,推翻剝削階級。費爾巴哈隻是停留于理論批判、理論消滅。所以《提綱》最後一句話是:“哲學家隻是解釋世界,問題是改變世界。”聽完馮斌老師的一番講解,同學們對馬克思在提綱中所傳達的思想有了更加清晰的感悟與理解!

撰寫:求是宣講團

一審:毛安翼

二審:郭奕鵬

三審:唐元松

Copyright  太阳成集团tyc234cc(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松湖校區:東莞市松山湖區大學路1号   傳真号碼:0769-22862902 技術支持:博達軟件   粵ICP備050088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