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與任課教師基本信息
課程名稱: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課程類别:必修課 |
總學時/周學時/學分:64/4/4 | 其中實驗(實訓、讨論等)學時:4 |
授課時間:1-16周周一1-2,3-4節;周三1-2,3-4節; | 授課地點:莞城5#1 |
開課單位: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 | 适用專業班級:2013級人力資源3,4班;2013級會計1,2,3,4班;社會工作1,2班。 |
任課(/助課)教師姓名:郭奕鵬 | 職稱:講師 |
聯系電話:617911 | Email:newstriver@163.comm |
答疑時間、地點與方式:除課前、課間和課後在課室随時答疑外,第六周和第十二周周三 下午3點—4點,在四号樓大廳咨詢室進行專門答疑,方式為個别交談。 |
二、課程簡介
本課程在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中屬于通識教育課程,具有科學性與政治性、曆史性與時政性緊密結合的特點,對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素質有着重要作用。課程立足于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體系教育,指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去認識和分析問題,正确認識中國國情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客觀規律,确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增強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三、課程目标
1、知識與技能目标:
理解一個教學主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了解兩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掌握三條特色道路:中國特色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改造道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總體布局。
2、過程與方法目标:
本課程将緻力于開拓學生視野,通過對社會現實問題的觀察,通過課堂讨論、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導學生運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正确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的相關問題;運用唯物辯證的方法,研究分析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複雜矛盾和現象。
3、情感、态度與價值觀發展目标:
本課程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一切從滿足學生的成長成才需要出發,一切以促進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提高及個體的和諧發展為目的,從知、情、意、行等方面磨練并培養學生的政治素質和綜合素質。
四、與前後課程的聯系
先修課程:先修《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以了解中國近現代曆史發展脈絡;先修《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以培養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來認識、解釋不斷發展變化的國内外時勢的能力。本課程是大學思政課最後一科,無後續課程。
五、教材選用與參考書
1、選用教材:《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2、推薦參考書:
(1)《高校“兩課”教育教學熱點難點問題解析——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專輯》,教育部社政司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2)《六個“為什麼”——對幾個重大問題的回答》,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編,學習出版社2009年版。
六、課程進度表
表1 理論教學進程表
周 次 | 教學主題 | 要點與重點 | 要求 | 學時 |
1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概述 | 兩大理論成果概述 | 了解成果的形成、内容和意義 | 2 |
1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概述 | 西方馬克思主義流派介評 | 對一些主要流派的主要觀點有一個基本理解 | 2 |
2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概述 | 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 | 使學生理解思想路線的形成與曲折發展 | 2 |
2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概述 | 馬克思主義政黨與人民群衆的關系 | 掌握黨與人民群衆在革命與建設中各自的作用 | 2 |
3 | 中國特色革命理論 | 新民主主義革命發生,發展的深刻原因;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 | 掌握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 | 4 |
4 | 中國特色革命理論 | 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社會主義改造的介評 | 掌握社會主義社會建立的合規律性 | 2 |
4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和基本路徑 | 馬克思、恩格斯視阈下的社會主義分析 | 理解他們社會主義基本理論的内在邏輯關系 | 2 |
5 | 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 | 我國政治制度與依法治國戰略 | 理解我國政治制度設計的優越性;依法治國戰略的重要性 | 4 |
6-7 | 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 | 我國當前的政治體制改革 | 了解政治體制改革的迫切性與目标 | 6 |
7 | 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 | “一國兩制”與台灣問題 | 理解“一國兩制”的創新性;了解台灣問題的形成與解決 | 2 |
8 | 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 | 國際戰略與外交政策 | 理解國際形勢發展的趨勢;了解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 | 4 |
9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和基本路徑 | 馬克思“生産力-生産方式-生産關系”原理概述 | 掌握生産力、生産方式、生産關系的準确内涵 | 2 |
9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和基本路徑 | 運用上述原理解析社會主義本質和根本任務 | 社會主義内生出可持續發展、共同富裕、公平正義的條件 | 2 |
10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和基本路徑 | 我國國情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 理解處在初級階段的原因;掌握初級階段的綱領 | 2 |
10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和基本路徑 | 社會主義必須永不停息地改革 | 運用矛盾論進行分析 | 2 |
11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和基本路徑 | 全面改革;政治體制、投融資體制、科教體制改革等;改革、發展與穩定的動态均衡 | 掌握木桶理論;理解當前改革的有關熱點與難點問題 | 4 |
12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和基本路徑 | 全球化與對外開放 | 掌握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 2 |
12 | 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 |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構架和基本特征 | 掌握構架的内容 | 2 |
13 | 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 | 各種經濟成分的共存共榮 | 掌握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了解各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相關政策及其當前存在的問題 | 4 |
14 | 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 |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 掌握當前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成因及其應對之策 | 2 |
14 | 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 | 實現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 了解當前創新型國家建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統籌城鄉與區域發展和節能減排的政策 | 2 |
15 | 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 | 加強文化建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産業發展 | 文化建設的主要内容、文化産業發展的新動态和新業态 | 2 |
15 | 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 | 生态文明建設 | 馬克思主義生态理論及美麗中國建設的迫切性和路徑分析 | 2 |
16 | 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 | 加強社會建設 | 理解社會建設的基本知識 | 2 |
16 | 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 | 創新社會管理,構建和諧社會 | 掌握社會管理的相關知識和最新政策 | 2 |
七、教學方法
本課程教學以“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一般教育理念”和“意識、
信念、責任三位一體的德育教育理念”為指導,拟運用啟發式教學法、探究教學法(結合案例分析與課堂讨論),全面拓展和豐富學生的政治理論素養。
八、對學生學習的總體要求
1、學習本課程的方法、策略及教育資源的利用:
第一,通讀教材,掌握基本的理論;第二,利用本教材配套的網絡學習平台;第三,适當閱讀經典文獻;第三,通過多種媒介不斷關注國内外的時政問題。
2、學生必須閱讀與選讀的課外教學材料
(1)《毛澤東選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鄧小平文選》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江澤民文選》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
(5)丹尼爾·貝爾,後工業社會的來臨——對社會預測的一項探索[M],新華出版社,1997年8月第一版。
(6)戴維·哈維,後現代的狀況:對文化變遷之緣起的探究[M], 商務印書館,2003年5月第一版。
(7)烏·貝克、哈貝馬斯,全球化與政治[M],中央編譯出版社,2000 年1月第一版。
(8)吳曉波,激蕩三十年——中國企業1978-2008(上下冊)[M] ,中信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9)馮同慶,中國經驗:轉型社會的企業治理與職工民主參與[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
(10)徐崇溫,世紀之交的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
(11)童大煥,2020,我們會不會變得更窮(讀懂中國,看透未來)[M],中國發展出版社,2012年3月第一版。
(12)鄭永年,中國模式經驗與困局[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
3、學生完成本課程每周須耗費的時間。
學生基本掌握本課程内容需要課内與課外所花費的時間為6小時
4、學生的上課、實驗、讨論、答疑、提交作業(論文)、單元測試、期末考試等方面的要求。
希望同學們按時到課,認真聽講;讨論前認真準備,讨論時積極參與;按時提交作業(三次作業,其中一次為小論文);根據需要參加答疑。
5、學生參與教學評價要求。
請在課程結束前1-2周内,按照學校統一安排參加評教,實事求是地對本課程及任課教師的教學效果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九、成績評定方法及标準
考核内容 | 評價标準(居中、宋體、五号、粗體) | 權重 |
到堂情況 | 全勤 | 20% |
課堂讨論 | 認真聽課、積極參與讨論 | 5% |
完成作業 | 特别好 | 25% |
實驗(實訓) | 0 | 0 |
單元測試 | 0 | 0 |
期末考核 | 滿分 | 50% |
期末考試方式 | 開卷 |
十、院(系)教學委員會審查意見
太阳(系)教學委員會已對本課程教學大綱進行了審查,同意執行。 院(系)教學委員會主任簽名:呂有雲 日期:2014年9月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