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學研究 > 科研動态 > 正文

劉森林教授聘任儀式暨首場學術講座 在太阳成集团tyc234cc舉行

發布人:張宇帥 發布時間:2024-11-19 17:17:19 浏覽次數:

1115日,太阳成集团tyc234cc舉行聘任儀式,柔性引進山東大學講席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劉森林教授為太阳成集团tyc234cc“傑出人才”。學校黨委副書記李忠紅出席聘任儀式,太阳成集团tyc234cc劉健院長主持聘任儀式。

聘任儀式上,李忠紅副書記向劉森林教授頒發聘書。劉健院長介紹了劉森林教授的學術履曆和重要貢獻。

劉森林教授表示,很高興能成為太阳成集团tyc234cc的一員,對太阳成集团tyc234cc近年來的迅猛發展和紮根大灣區建設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的努力和擔當表示贊賞,希望能夠在以後工作中為太阳成集团tyc234cc的發展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聘任儀式結束後,劉森林教授為太阳成集团tyc234cc與會教師做了題為“核心何在:《德意志形态》的主線與主題”的首場學術講座。

圍繞講座主題,劉森林教授從六個部分展開論述:一是問題的提出,對傳統《德意志意識形态》的地位與主線,提出對《形态》的兩種閱讀方式:文獻學閱讀和思想史閱讀。二是從文獻學閱讀視角出發,通過文獻學的考察、梳理、分析,确定《形态》的主旨、結構和目标。馬克思和恩格斯對施蒂納的批判是《形态》的核心。三是從《形态》的思想史閱讀視角考察,認為謝林肯定哲學的提出是在試圖糾正黑格爾把整個世界完全理性化的理論缺陷。馬克思在此基礎上繼續思考肯定的具體、邊界和限度,這一維度是在遭遇施蒂納後激發出來的。四是從一種具體的閱讀維度上講,施蒂納把唯一性極端化的個體化方案與晚期謝林的《啟示哲學》密切相關。五是施蒂納和費爾巴哈構成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态》中并列的批判對象、雙重批判核心。六是基于當時以謝林為代表的和以孔德為代表的兩種“實證哲學”,馬克思恩格斯必須在對此加以批判繼而重構“肯定”。

在評論和問答環節,劉健院長和郭奕鵬副院長感謝了劉森林教授帶來的演講。與會教師們就講座的一些相關内容提出問題,劉森林教授逐一作出回應與解答。講座取得圓滿成功。






撰寫:徐多文

初審:毛安翼

複審:謝霄男

終審:劉健


Copyright  太阳成集团tyc234cc(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松湖校區:東莞市松山湖區大學路1号   傳真号碼:0769-22862902 技術支持:博達軟件   粵ICP備050088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