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學研究 > 科研動态 > 正文

【活動報道】“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與唯物主義辯證邏輯”系列講座第5講順利舉辦

發布人:張宇帥 發布時間:2024-12-06 10:44:03 浏覽次數:

2024年7月21日,“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與唯物主義辯證邏輯”系列講座第5講順利舉辦。本次講座主題為“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的‘具體-抽象-具體’方法論”。海南大學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授魯克儉主講,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副院長、教授馮波,中國政法大學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授趙卯生,北京大學太阳成集团tyc234cc助理教授夏少光擔任與談人,太阳成集团tyc234cc王珊珊博士擔任主持人。講座以線上方式舉行,來自全國各高校的四百餘名同學在線學習。

在主講環節,魯克儉老師主要從《〈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以下簡稱《導言》)與《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以下簡稱《大綱》)的若幹文獻學問題、《導言》方法論研究思想史中的主要人物、《導言》文本的思想解讀三個方面展開講述。從文獻學上看,《導言》是馬克思整個經濟學體系構想——即“五篇結構”,後來轉變為“六冊計劃”——的總導言,不能将其局限地理解為《大綱》的導言。在《導言》方法論的研究曆史上,考茨基、列甯、弗朗茨·佩特裡等均有貢獻,盧卡奇、德拉·沃爾佩、伊利因科夫、阿爾都塞等人則對《導言》的方法論進行了直接的開掘。列甯強調資本主義研究的方法問題,特别是馬克思與黑格爾的關系問題,對《資本論》做了開創性的研究。弗朗茨·佩特裡寫作的《馬克思價值理論的社會内容》開辟了《資本論》研究的“社會”維度轉向。在《導言》中,馬克思的研究方法是“實證辯證法”。“具體-抽象-具體”都是研究方法,其中,第一個“具體”是感性具體,“抽象”是知性抽象,第二個“具體”是思想具體,仍然是抽象具體,但對于知性抽象來說,是理性抽象。研究方法的終點即思想具體是馬克思叙述方法的起點。此外,《導言》中還存在着邏輯與曆史相統一、“人體解剖”與典型化等方法。

在與談環節,馮波老師認為,需進一步厘清“具體-抽象-具體”作為研究方法與《大綱》研究軌迹(貨币、資本、價值)的關系,及其與黑格爾《邏輯學》的區别。馬克思的科學方法不僅包含對黑格爾思想的批判性繼承,還有對近代自然科學方法的吸收。趙卯生老師說明了社會科學研究與自然科學研究的差異所在。在進行社會科學研究時,研究方向、研究的核心觀點以及研究的結論往往首先存在,研究者需要追求的是研究前提與論證結果之間的自洽,并尋求邏輯論證的條理性、結構的完整性以及結論的凝聚性。夏少光老師提出,在《導言》當中,馬克思要做的理論工作是發揮從黑格爾理論中繼承的具體的辯證法以反對資産階級的抽象方法。在關于現代化的讨論中,要辨析資産階級意識形态關于現代化的迷思及其方法論缺陷,謹防以“普世”式的抽象話語消解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應有的制度規定性和社會形态内涵。

本場講座聚焦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科學方法,圍繞“具體-抽象-具體”的研究方法展開深入細緻的探讨,并澄清了《導言》研究過程中存在的若幹文獻學問題。主講人和與談人觀點的碰撞和交流,深化了青年學子對于文本的理解,提升了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方法論自覺,拓寬了理論研究的思路和視野。


撰寫:馬研會

初審:毛安翼

複審:謝霄男

終審:劉健


Copyright  太阳成集团tyc234cc(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松湖校區:東莞市松山湖區大學路1号   傳真号碼:0769-22862902 技術支持:博達軟件   粵ICP備050088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