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由廣東省馬克思主義學會和太阳成集团tyc234cc共同主辦的“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式現代化”學術研讨會暨廣東省馬克思主義學會2024年年會在我校召開。全國180餘名專家、學者、學術期刊編輯參會,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時代化、曆史唯物主義視野下的新質生産力理論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當代闡釋等主題展開研讨。


學校黨委副書記李忠紅表示,本次研讨會對于進一步總結黨團結和帶領人民走上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光輝曆程,更好地把握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邏輯、理論邏輯與實踐邏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希望通過本次活動共同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不斷開辟21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新境界。

廣東省社科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葉金寶表示,當前和今後的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的關鍵時期,這要求我們黨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指導實踐,推動各項事業發展。希望與會的專家學者通過研讨交流,推出一批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新成果,為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走在時代前列,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偉業,貢獻理論智慧和學術力量。

廣東省馬克思主義學會會長鐘明華教授表示,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基石、思想前提和實踐指南。希望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努力提升自身理論水平,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自覺關注現實生活,聚焦時代課題,深入探索和闡明中國式現代化的道理、學理、哲理,回答好“中國之問、世界之問、時代之問、人民之問”,守正創新,為構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作出貢獻。
大會主旨報告環節共有三位學者作主旨報告。分别由中央黨校一級教授,原中央黨校校委委員、中央黨校副教育長兼哲學部主任,中央黨校專家工作室領銜專家韓慶祥作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話語邏輯》報告。韓慶祥教授指出,習近平文化思想包括六大核心話語,一是中國實際,具體包括強國建設、民族複興,豐富人類精神世界,增強人類精神力量,促進和平發展、合作共赢等;二是魂根結合,即第二個結合,馬克思主義是魂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根脈,魂脈要與根脈相結合;三是文化生命,這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本體基石,魂根相結合,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四是明體達用,即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偉大意義,實踐之用和理論之用;五是文化使命,即文化繁榮,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六是文化主體,即掌握或者鞏固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這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落腳點和最高的目标追求。
山東大學講席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劉森林作了《曆史唯物主義的“文明”概念》報告。劉森林教授認為,馬克思的文明概念經過了從德國的文明概念到法國的文明概念,最後走向蘇格蘭文明概念的揚棄和充分吸收其積極成果的過程。曆史唯物主義的文明概念把生産方式看作文明的基礎,這種文明具有三大特點:一能照顧更多的人,特别是底層人群;二是特别關注文明的底線,即尊重和保護弱者,最大程度地管理和約束暴力,正确處理好文明和自然的關系;三是提供了一個普遍的标準。
東北大學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内蒙古大學太阳成集团tyc234cc特聘院長田鵬穎作了《社會基本矛盾學說的新拓展—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哲學基礎的思考》報告。田鵬穎教授認為,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看社會主義基本矛盾學說,要把握三個方面:一是社會基本矛盾要整體把握,即不能把生産力和生産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這兩個矛盾割裂開來,要在社會有機體裡面,掌握這兩個社會基本矛盾内在的本質;二是社會基本矛盾具有複雜邏輯,即生産力和生産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不是單一的決定和被決定的關系;三是社會基本矛盾學說創新發展有助于推動生産關系和生産力、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适應。
專題報告環節,來自省内多所高校的10位學者相繼做了專題報告。随後,會議圍繞相關主題進行了分論壇讨論。在閉幕式上,主辦方舉行了青年優秀論文頒獎儀式。

青年優秀論文頒獎儀式
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研讨會是我校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生動實踐,研讨主題契合當前重大時代課題,聚焦于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道理、學理、哲理。參會代表年輕化是本次研讨會的一個顯著特點,希望本次研讨會能夠增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界青年學者的交流合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貢獻更多高質量理論成果。
撰寫:李淨、馬冀群
一審:毛安翼
二審:謝霄男
三審:劉健